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4-09 01:20:41 浏览: 次
星空高丽瓷器,是高丽王朝(918—1392)时期烧制的、朝鲜珍贵文化财富之一。高丽青瓷属宫廷和贵族用瓷。大约产生于9世纪末或10世纪初,尔后在发展中曾两度达到鼎盛,即前期的翡色青瓷和后来的镶嵌青瓷。早期的高丽青瓷是一种灰青釉系的青瓷,这时期的青瓷尚属泥釉系粗青瓷。10世纪晚期,其青瓷釉色呈深绿色调,有时出现黄褐色。大约至11世纪中晚期,高丽青瓷发展到高峰时期,其胎、釉都经过了精选,质量较高。这一时期的高丽青瓷大都仿效宋瓷,其纹样及造型忠实地沿袭了越窑、定窑、耀州窑,以及后来的汝窑、龙泉窑的风格。
1、靑瓷狮子香炉(其实是龙九子之狻猊,又名金猊、灵猊,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狻猊也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整体高度:21.2厘米
狮形炉盖,宽口,三足鼎兽面足,燃香时,袅袅香烟自狮身镂空处至狮口吐出;狮子双目画以紫土,中间以黑色点睛;狮鬃与脚趾等细部以细线阴刻;狮身香炉盖的周边及炉口顶面宽边上疏刻有“散花纹”;炉身阴刻云纹,稀疏松散。兽面足是用陶范刻凿出来的,在全罗南道的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青瓷窑址也发现过相同的兽面足;釉彩淡绿泛青,无冰裂;兽面足底部露出灰褐色胎土;炉盖底部硅砂痕迹斑驳可见。这样的象形青瓷与12世纪前期高丽青瓷全盛期的纯青瓷一样,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高丽青瓷特有的翡色美与时髦的造型,更显示出高丽陶瓷的非凡技艺。
2、靑瓷鱼龙形注子整体高度:24.4厘米腹径:13.5厘米指定级别:国宝61号
鱼形壶身,壶把以莲花苞、荷叶、及莲茎拧编而成。鱼形壶坐落于双层盛开的莲花座上,鱼腹与莲座相接,用力上翘的鱼尾作为壶盖;倒水时,水从鱼嘴中流出;因鱼的头部像龙而被称为鱼龙,鱼龙据说与黄海中的某种鱼相似。头的下部阴刻有巨大的鱼鳃,鱼鳞阳刻,细致精巧,腹部突出的鱼鳍上阴刻有软骨、鱼鳍、莲苞,莲叶的尖上都用白土加了点和细线;鱼的眼睛点以紫土,显得生动活泼。前部的翡色釉,釉色偏暗,无冰裂。盖唇、壶唇及壶底整体施釉,剥落处斑驳露出暗红色胎土。鱼尾尖有缺损,不完整,在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的青瓷窑址曾发现与此相同的碎片。
为12世纪前期纯青瓷和象形青瓷同时流行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龟形壶坐在厚厚的莲花叶上,莲茎编织形成壶把;相当于壶耳的和龟颈与高丽时代石碑的龟趺上随处可见的类似龙头式的造型一致。注水孔在龟背上,形同卷边的莲叶;莲瓣似的壶盖与壶把上,有可用绳子相连的小环;龟背阴刻六角形龟甲纹,内有“王”字字样;莲茎壶把上装饰有黑白点,釉呈淡绿灰青色,少光泽,冰裂较稀。底部有三处耐火土,推测为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青瓷窑址出产的作品。
4、靑瓷瓜形甁高度: 22.7 厘米口径: 8.8 厘米底径: 8.8 厘米腹径:9.6 厘米指定级别:国宝94号
为高丽青瓷的鼎盛期12世纪前期制造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与京畿道長湍郡長道面高丽仁宗(1123-1146年在位)的长陵内刻有“皇统6年”的仁宗谥册一同出土;瓶形似香瓜,体上刻有条纹;瓶脚较高似裙摆,刻有单纹;瓶口乍看象香瓜花,仔细看为八瓣绽开的喇叭花;瓶颈除三道阴刻线外别无装饰纹。这样的造型来自中国的宋代,但比中国瓜形瓶的曲线更文雅端正,比例也更均匀协调;灰青淡绿的半透明青瓷釉,均匀地涂满瓶体的表面,可以视为高丽青瓷釉色的标准色泽。无冰裂,光泽幽隐,器型端雅,精选的釉和胎土等都说明此为鼎盛期的作品。瓶底有七个耐火土的痕迹,因在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的青瓷窑里发现了同样的碎片,而被推测为此窑生产。
6、靑瓷透刻七宝纹香炉整体高度: 15.3 厘米直径: 11.5 厘米指定级别:国宝 95号
香炉整体由菊花纹样的花托上撑托重瓣仰花形炉身及七宝结纹样透刻球形装饰的6花形盖组合而成。支托炉身的6瓣花形下方又有兔形3足台。炉盖中间有孔,燃香时,烟自孔通过透刻球形上飘出。七宝纹透刻的花蕊上镶嵌有一个个圆点,被认为是初期的镶嵌技法。包围着香炉的花叶上有以陶范刻出的突出的叶脉,兔子形3足的眼睛以黑点点出;3足台盘周围阴刻有唐草纹,清亮的灰青色釉调,除了盖台的一部分外无冰裂。台盘底部有4处硅砂的痕迹,盖底有3处。3足台盘上有制造过程中造成的大块龟裂,此作品充分的显示了12世纪高丽时代工艺的精炼美。
7、 靑瓷镶嵌牡丹唐草纹瓢形注子高度: 34.7 厘米腹径: 16 厘米盖部高度: 1 厘米指定级别:国宝 116号
高丽青瓷中有许多葫芦型的注子,虽然这种造型也流行于中国唐宋时期,但跟梅瓶一样,高丽的注子造型更加简练。特别是此作品在纹样和整体的曲线美上,更突出了高丽陶艺的特色。格式化的瓶体下部,以逆镶嵌法镶嵌了漂亮逼真的牡丹花纹;逆嵌法指的是先将背景镶嵌后使花纹凸出青瓷色彩的技法。牡丹的花朵和叶子上以阴刻线表现了花脉和叶脉。瓶体的上部以黑白镶嵌了云鹤纹,瓶口周围有带状雷文和莲瓣纹,细腰周围有凹凸纹,依凹凸纹的深浅可看出釉色的变化,瓶耳、瓶肚及瓶下部用的是加白点浮雕式的堆花技法。小小的瓶盖周围饰有带状雷纹,釉调属灰青系的翡色,光泽幽隐,无冰裂,底部上釉,釉剥落处露出胎土,留有五处制作过程中托瓶用的硅砂眼痕迹。
在高丽陶瓷中造型最精炼、生产量最大的要算纯青瓷和镶嵌青瓷了。青瓷铁画虽然属青瓷类,但从器型和纹样来看,应该算是与纯青瓷和镶嵌青瓷不同的另一类器物。此瓶在青瓷铁画当中是形态和纹样颇为独特的杰作之一。瓶口与梅瓶相似,薄而端正,瓶身为圆筒形,于肩部恰当收缩,身围和瓶高的比例适当,瓶体两面画有简单的柳树,树根与树干的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青瓷铁画总是将纹样紧密地表现在容器的表面,但此作品相反,空白处多,纹样简练,充分的体现了柳树的韵味。釉彩大部分因酸化而呈黄褐色,但一面的柳树下部和对面的柳树背景却还原出淡绿色,这完全来自于偶然的炉内烧造环境,但却大大提高了此瓶的格调。
9、白瓷铁畵梅竹纹大壶(铁画、壶?都是有意思的描述。。。)高度: 40 厘米腹径: 37.9 厘米指定级别:国宝 166号
壶口较高,收口,肩部与壶身上部丰满,下渐窄,线条有力,一贯到底,此类大壶在朝鲜初期的粉青沙器中较多见,16-17世纪前半部的白瓷中也有类似的作品。口部有唐草形云纹,肩部有变形莲花纹,壶体两面用铁彩画满的梅花和竹子,下部有波纹,画梅竹的技巧颇高,估计非陶工所为。此壶采用当时画坛“四君子”的技法,以没骨法绘竹,以勾勒法绘梅;胎土灰白,釉呈青白色,无冰裂,表面细腻,有稳定感。虽然制造处不详,但从端正的处理,高质的釉胎来看,推测为广州官窑所制。
10、靑瓷人形注子高度: 28 厘米底径: 19.7 厘米指定级别 : 国宝 167号
1971年出土于大邱郊外一果园内,是象形青瓷中很少见的人形注子。原国立中央博物馆内收藏有与此相象的头部和类似尺寸的碎片,但不知用途,直到发现此注子后才明白此注子实际只是一种摆设品。注子型为一道士双手捧仙桃,仙桃的尖算是壶耳,人型的头部有注水口,估计原来上配有盖,人型背部有手把,因此有注子的功能,但不被实际使用。胎土和釉的质量不高,色彩也不太鲜明;衣服、冠帽和仙桃的周围用白堆点装饰,衣服上阴刻有唐草的纹样。
11、白瓷镶嵌莲唐草纹盆(口径17.5厘米,不理解为何叫“盆”?)高度: 7.6 厘米口径: 17.5 厘米底径: 6.2 厘米指定级别:国宝 175号
继承高丽白瓷的传统,胎土质感如石膏,器壁很薄。釉层薄,质感细如绸缎,冰裂柔软细腻,器型虽然如中国明初期(相当于14世纪)的作品,但镶嵌技法和釉的特点都是完全高丽式的,因此更像14世纪高丽白瓷镶嵌。此类朝鲜初期的白瓷镶嵌一般来说釉很粗糙,镶嵌技巧偏低,底部处理也不细致,但此盆制作的非常精致,底部的处理也尤为精细。类似的碎片在京畿道广州的官窑窑址内也未曾发现过,故被认为是为了维持高丽传统手法的地方窑在引进新样式并得到发展后制造的作品。一般官窑所制造的器皿底粗,器型和纹样刚劲强健,而地方窑的制品质感柔和,器型和纹样的曲线变化也温润柔美。此瓶的纹样线条细腻,富有柔和的味道,被推测为庆尚道地方窑所制,可以说是朝鲜白瓷镶嵌的顶级作品。
12、粉靑沙器镶嵌印花云龙纹壶(又壶?换成我们一定是“瓶”了。)高度: 48.5 厘米腹径: 29.7 厘米指定级别:国宝 259
壶口翻沿大幅度下卷,肩部微宽,至壶底渐成收式。此类型壶自朝鲜时期开始制造,虽有高矮之别,但壶型均来源于粉青沙器及16-17世纪之间的白瓷作品;嘴部以印花技法刻印有集团菊花瓣,肩、腹及下部以唐草纹带镶嵌将壶身区分为不同空间并饰以不同纹样;肩上部镶嵌有元末明初青花白瓷上所见的如意头纹,其内外印有波纹及菊瓣纹,腰部嵌有云龙纹,底部嵌内带纹样的莲瓣纹,此壶同时使用了印花和镶嵌技法,大胆活泼的纹样正是初期粉青沙器的特点。
13、粉靑沙器剥地铁彩牡丹纹甲鱼形甁(这个品名描述就更有味道了)高度: 9.4 厘米直径: 24.1 厘米指定级别:国宝 260号
此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甲鱼形瓶,体现了初期朝鲜王朝的活力,是象征着时代气息的代表性作品。粉青沙器的剥地技法,一般是先将器体外部涂以白土,以竹刀刻纹,再将纹样外的白土除去,露出深色的胎土,最后加釉经火培烧而成。这样制作而成的作品,其白色的纹样与深灰色的底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此瓶是在深色底上加有含铁的釉来烧制的,故而白色纹样与暗绿色底的对比也就更加强烈了。背上刻有半抽象变形牡丹瑞花纹,装饰纹样新颖活泼,腹部以雕花技法阴刻有与背部一样的抽象纹样,此甲鱼壶形态怪异,配之以背部的纹样,可以说是东方陶瓷史上具有异彩的作品。此种剥地技法在世宗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主要生产地为全罗道的地方窑。
14、靑瓷镶嵌牡丹纹罐高度: 19.7 厘米口径: 19.7 厘米最大直径: 34.5 厘米指定级别 : 国宝 98号
高丽时代由于同时使用青瓷及各种铜器,所以在器形上往往大同小异。此瓷罐造型正是源自于青铜器的中的同类器物,器侧面各有兽面手柄,像这样高度达20.1厘米的大型瓷罐,于汉城、京畿道等地区皆有发现,估计为盛饮料所用的罐器。器身无细小碎纹,两侧黑白镶嵌有与罐体协调的大型牡丹纹样,牡丹以黑线描画,白镶嵌花蕊及花瓣边沿,以阴刻线表现花瓣上的叶脉。花朵部分的白镶嵌因过厚而凸起。釉色灰青中泛清绿,施釉均匀,釉质清雅润洁,冰裂细腻,遍布表面。底薄有垫饼痕迹,出土地为开城附近,生产地为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
15、石制外函附绿釉骨壶整体高度: 43 厘米盖部直径: 45 厘米高度: 16 厘米口径: 15.3 厘米指定级别 : 国宝 125号
球形骨灰函,口缘内侧有坎儿可放盖儿,盖唇内侧与口缘咬和紧密,盖中央有4叶瑞花纹,周边为两组压印缨络纹。函身饰缨络纹,上下有花瓣纹和绳帘纹。盖儿及函身内外皆施有优质绿釉星空体育。此陶瓷骨灰函在制作工艺上并不亚于一般的花岗岩骨灰函。
16、靑瓷铁彩堆花蔘叶纹梅甁高度: 27.6 厘米口径: 4.9 厘米腹径: 16.7 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340号
以青瓷胎土制造梅瓶,在上面涂以铁砂颜料,将身体两面的“参叶纹”部分削薄后,再在上面涂以白色化妆土,最后加上青瓷釉进行培烧。像这样的铁彩白画或铁彩镶嵌最早出现在12世纪前半,但较为罕见。这只梅瓶在这类器物中是较优秀的作品。瓶身丰满的肩部和身上,留有叶脉般以笔划参叶纹时留下的自然的毛笔痕迹,鱼钩形下垂的茎部末端和白化妆土的对比很巧妙,铁彩和白纹的对比以及朴素的参叶纹,经白化妆土涂抹过的笔触,产生了微妙的韵味;釉层薄,有细微冰裂,青瓷釉下透出黛墨色铁彩的颜色,部分含有较多铁份的叶子呈铁橙色,下部有因釉色未完全熔化而呈现褐色部分,还有用耐火土和沙混合而成的渣饼的痕迹,类似的碎片在全罗南道康辰郡大口面沙堂里的青瓷窑址内也曾被发现。
17、靑瓷阳刻蒲柳水禽纹净甁高度: 34.2 厘米腹径: 12.8 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344号
很多青瓷是仿金属器的形态而制造的,其中青瓷净瓶更是直接接受了靑铜银入丝蒲柳水禽纹净甁的样式而制造的,因而在形态,曲线和装饰纹样上都与青铜净瓶极相似。净瓶是用于供佛或灌浴仪式上盛放净水的水瓶,此青瓷净瓶一面刻有水边的芦苇和在芦苇下游弋的一对燕子,另一面刻有在柳树下休息的一对鸳鸯,从瓶底部看,芦苇和柳树种植于水边,因此其上部可以被看成是水面。瓶颈周围有带状如意头纹,贴在肩部的瓶嘴上的瓶盖周围阳刻有雷纹,瓶颈中间有可分为内外两部的天部,内部四角各刻有云纹,外部刻有唐草纹,瓶颈中间直立六角形注水口,下部至瓶脚渐宽,故有稳定感。釉色为清亮的灰色系列,施釉均匀,前面有网形冰裂。
18、白瓷靑华(花)兰草纹瓢形甁高度: 21.1 厘米口径: 3.7 厘米底径: 7.8 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1058号
在端雅的八棱形罐身上,立有细长瓶颈状的一种瓢形瓶。其形态充满了韩国式的诙谐,白瓷瓢形瓶的碎片在17世纪中期京畿道广州仙东里窑址内曾被发现,但像这样上下端正的瓶到朝鲜中期才能制造,此作品实为罕见。瓷瓶造型新颖,下部端雅的八棱形罐与上部曲线柔美的瓶和谐的搭配在一起,构成曲线与棱角的造型,给人以清新悦目的感觉。纹样用色彩鲜明的青华颜料,瓶身两面以熟练的笔法画有七宝纹,下部罐上有三处画有盛开、端正的兰草图,虽然是朝鲜中期的作品,却带有朝鲜前期的韵味。淡绿色的白瓷釉施釉均匀,宽而稳定的底部留有垫饼的痕迹。
19、粉靑沙器剝地牡丹唐草纹甁高度: 29.7 厘米口径: 6.7 厘米底径: 9.2 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1067号
同时使用剥地技法和雕花技法,部分施以铁彩使纹样色彩更加鲜明。虽然对瓶下部进行了大幅度的内收,使线条显得过分细腻,然而喇叭形侈口、下部苗条上部丰满的瓶身、处理有力的底部等,无一不显示出粉青沙器所固有的力量美和动感美。瓶颈星空体育、肩部及下部各有几条纹样带;从颈部至肩部有竖式变形莲瓣纹,瓶身一面刻有大朵牡丹花,另一面刻满了自这朵牡丹花内伸出的唐草纹花叶;下部为重莲瓣纹。作品以剥地技法表现牡丹,而对纹样的分界线、竖式花纹和莲瓣纹等则施以雕花技法。线和牡丹纹的边沿部分施以铁砂颜料,使整体纹样色彩鲜明,对比和谐。
20、粉靑沙器镶嵌双鱼纹梅甁高度: 29.7 厘米口径: 4.8 厘米腹径: 17 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347号
自高丽至朝鲜过渡期中的作品,器型和纹样已转变为朝鲜式,而肩部曲线还保留着高丽式的特点。口部因处理不当而与高丽盛期的梅瓶口几乎一致。器面分为5段,瓶身刻有主纹样,肩部和腰下部刻有从属纹样。左肩部有带状变形莲瓣纹,其下为带状唐草纹。四面的主纹样是由两圈白镶嵌莲珠纹及圈内的黑镶嵌波涛纹为背景的两条鱼,和圈外雨点纹为背景的四只鹤所组成的。腰部有一窄条草花纹,其下有带状莲瓣纹。此纹饰繁缛的梅瓶反映了由青瓷到粉青沙器过渡期的样式。釉色为类似青瓷釉的淡绿色粉青釉,部分地方有酸化。
21、靑瓷镶嵌铜彩牡丹纹梅甁高度: 34.5 厘米口径: 5.8 厘米腹径: 21.2 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346号
口小,肩部圆柔,腰部曲线内收,至底部外撇,有稳定感,具有典型的高丽梅瓶的曲线美。从瓶口至肩部,黑白镶嵌有四个大袱纱纹式菊唐草纹。瓶体两侧刻有写实牡丹花纹,其花叶花苞尖部以辰砂衬托其华丽感,像这样将辰砂用于梅瓶上的例子尚不多见。瓶下部以白镶嵌饰以带状莲瓣纹,莲瓣内黑镶嵌格式化唐草纹。瓶足上有黑镶嵌雷纹带。透明灰青色釉彩光泽幽隐,全身布满网型冰裂星空体育,底部有7处渣饼痕迹,于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发现了与此梅瓶在釉色、胎土及镶嵌技法上完全相同的碎片。
22、靑瓷镶嵌阴刻牡丹纹梅甁高度: 35.4 厘米口径: 7 厘米腹径: 22.1 厘米底径: 15.2 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342号
肩部丰满,细腰,下部外撇的造型反映了梅瓶的曲线美。上有瓶盖,下有托盘。瓶口有白镶嵌雷纹带,肩部有四处黑白镶嵌穗儿状方形袱纱文;瓶体两面各刻有牡丹,下部阴刻有四处云头山形纹,脚部阴刻雷纹带。瓶盖上有白镶嵌雷纹带,侧面及托盘皆镶嵌有云鹤纹。装饰看似复杂的梅瓶,实际上只是由集中于肩部的镶嵌装饰和集中于下部的雷纹带两部分组成的。胎土均匀,釉色光亮呈青灰色系,冰裂细密,布满瓶体。于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青瓷窑址内曾发现与此作品胎釉及镶嵌技法完全相同的碎片。
23、白瓷透刻雕花纹花壶高度: 26.5厘米口径:14.3厘米底径:16.5厘米指定级别 : 宝物 240号
18世纪制造的壶,口部偏低,腹部线条与口部相似,肩部有唐草纹带,腰部有一条阳刻带状线和如意头纹,其间透刻有牡丹纹,纹样写实;阴刻叶脉、花脉,刚劲有力,灵活自然;淡青的白瓷釉层细薄,釉面光亮。一般来说,朝鲜王朝的瓷器以简洁为其特点,相比之下,此壶以其复杂的透雕成为这一时期瓷器中的稀品。从其上品的釉胎来看,此壶当为王室所有。
25、白瓷铁畵绳纹瓶高度: 31.4厘米口径: 7.0厘米底径: 10.6厘米
上部有盖下部有托的器皿。盖形高大,顶平,上收下撇呈四十五度,顶部有宝珠形盖钮。盏近似碗形,口缘部及足部有两圈深线纹,盏足窄而高呈筒形,盏托下的足宽而扁,盏托表面有深带纹两条。釉呈黄绿色,盖部釉色大部分已脱落,绿釉有银化现象。器皿胎土色调有别,盏为红色,足为白色。在百济武宁王陵出土过与此形态相似的铜托银盏,但由于统一新罗时代的青铜器中也有类似盏形器物,故将此盏的制造年代定为统一新罗时代。
29、彦阳仁寿府·铭粉靑沙器印花文碗高度: 8.7 厘米口径: 19.3 厘米底径: 6.4 厘米
30、粉靑沙器雕花鱼纹甁尺寸 : 高度: 32 厘米口径: 6.7 厘米底径: 7.8 厘米
31、『军威仁寿府』铭 粉靑沙器盒(这以上有许多标注“粉青”的字眼,换成国内玩家也都这么称呼,一定会被同行说是棒槌!)整体高度: 16 厘米最大口径: 14 厘米
32、靑瓷镶嵌花形盏托高度: 5 厘米口径: 14.2 厘米底径: 7.7 厘米
出土于金铃冢,马和人物分别为两件,骑马者立于一宽托盘上,内空,是有杯形受口的动物形陶器。马臀部有受口,胸部有长形注口,受口注水,注口出水。由人物的穿著和大小的差异,显示出其身份的不同。衣着豪华、身材高大的是主人,衣着简陋、身材矮小的为从者。主人身着甲胄戴豪华冠帽,马身披戴杏叶、云珠、障泥、鞍装、革具等整套马具。从马额前犀牛角状缨穗来看,为仪式用特制陶器。从者造型除细部形态略有差异外,基本与主人相同。顶带绡头,上体,右手提铃儿,马饰简略。此骑马人物陶器造型简朴写实,反映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并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马具及人物服饰提供了重要资料。
35、骑马人物形陶器高度: 23.2 厘米底径: 9.2 厘米指定级别 : 国宝 275号
陶器的整体形状为喇叭形台座上有一骑马人物,马臀上有一对角杯,马身着马甲,背上的武士两脚登在马镫上,顶戴带沿儿头盔,身穿胄衣,颈围颈甲,右手持茅,左手拿盾。此陶器雕做精细,可与金铃冢出土的骑马人物形陶器媲美。与新罗不着盔甲的骑马武士相比,加耶骑马武士的装备算是比较完善的,此文物为加耶地区的代表性名作。
39、唐三彩三脚附骨壶(一件被韩国收藏的中国国宝)国籍/时代 : 中国 / 唐材质 : 陶瓷器 / 鉛釉尺寸 : 口径: 15 厘米文物编号 : 庆州 1729
在检索温习高丽瓷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一位网名“丁辰”的同好,于10年前发的这个帖子。图文并茂,倍显珍贵。于是,整理、勘误后,发上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谢谢丁辰及所有热爱高古瓷而无私付出的同好们。
另外再增补几图,均为该馆的高丽青瓷精品。让大家对高丽青瓷有个更全面、清晰的认识。